文物修复,早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科技,在文物保护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在本次大赛的考古探掘工项目中担任裁判长,乔梁告诉记者,科技的进步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让考古人更有底气。过去要爬梯子、搭架子拍照,现在操控无人机就能拍;过去测绘都是用皮尺,现在则普遍应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国内的田野考古一线工作中,运用到了许多高新技术手段,这一点让国外都很羡慕。”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杨玉洁此次参加了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她介绍,借助科学仪器检测设备,修复师可以确定文物上污染物的成分甚至是化学组成,这些仪器辅助文物修复师选择更适合的方法和材料来清洗、处理文物。杨玉洁表示,现在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领域,文物修复师在磨炼技艺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增进对前沿材料和设备的了解。
科技的介入让文物修复师能更好地解读文物。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裁判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潘路说,以青铜器物表面的锈蚀为例,过去的老师傅们大多依靠经验识别,很多锈蚀通常会被完全除掉。而现在通过科技手段检测,可以辨别出哪些是有害锈,哪些是无害锈,像孔雀石、蓝铜矿这样的腐蚀产物就能被保留下来,最大程度上呈现文物的古色古香。
版权说明|重庆租个量网络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尊重原创,图片和文章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单位,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